南京海關近日查獲來自荷蘭的特大固體廢物走私案,裝有境外走私城市垃圾的集裝箱已被依法退運回國。
據介紹,從去年底至今年3月,根據國際刑警中國國家中心局轉來的線索,南京海關先后查獲5起偽報品名走私進口國外城市垃圾案,共涉及進口城市垃圾4000余噸,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。(新華社北京6月3日電)
洋垃圾是社會上俗稱,現在,洋垃圾輸往發展中國家已經成為常態。與普通群眾接觸最密切、影響最大的“洋垃圾”就是洋垃圾服裝,這些洋垃圾服裝主要出自國外的垃圾場和太平間,服裝上常常會沾滿大量細菌,是結核桿菌、鼠疫、霍亂等各種疾病傳染源。穿著這些衣服以后,穿衣人感染疾病的機率被大大擴大。
沒有交易就沒有買賣。“洋垃圾”能夠漂洋過海在我國市場上肆虐橫行,一方面是有些喪失了道德心的人為了追逐暴利。從國外看,發達國家為了避免高昂的處理費用及環境污染,迫切希望把“洋垃圾”“賣”到發展中國家以減少處理費用。另一方面原因是這些“洋垃圾”也是有一定市場,我國居民消費能力不強,“物美價廉”的“洋垃圾”存在一定的“市場”,同時有些消費者消費觀念不強,加之市場監管的不足,為“洋垃圾”的“入侵”提供了可能性。
伴隨著洋垃圾的不僅是各種疾病還有“偷渡”進來的外來物種。“洋垃圾”除了把國外大量未處理的垃圾帶入國內引發環境問題外,在這些垃圾中經常會攜帶著各種當地的物種,如中國從西班牙進口的果汁紙包裝集裝箱中就發現了5.5萬只以上的蒼蠅,原因就是包裝中殘留的果汁。從美國進口的廢紙里殘留的咖啡中,也發現過橡皮蟲幼蟲,這同樣也會發生“隱形外來物種”打破當地生態環境平衡的問題。
對于“洋垃圾”這一事物,我們需要堅定的拒絕,縱使它價格再低廉,卻也擺脫不了它的垃圾本質。從小的方面看,它會給購買者增加患各種疾病的風險;從大的方面看,這些外來垃圾污染了我國環境,一些不法商家進行加工垃圾時,又會造成二次污染,這無疑是給我國本來就不容樂觀的環境問題又背負了一個重擔。
針對“洋垃圾”這一問題,政府應該不斷加大實施循環經濟力度,注重循環經濟,加強政策扶持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,這樣就能從根本上斷絕進口“洋垃圾”的需求,也才能治本。